篩選
按地區
清除
現正展出
上環
Wander from Home
2025-9-18 – 10-18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中環
混凝色
2025-9-17 – 10-18
方由
南區
莊偉:慎行
2025-9-16 – 11-1
刺點畫廊
上環
我的目光清澈如你的呼吸
2025-9-12 – 10-11
Square Street Gallery
南區
趙無極──1951至2000年的紙本作品
2025-9-12 – 10-31
Art Perspective
中環
瑞克‧洛「港灣碎影」
2025-9-11 – 11-1
高古軒
上環
日暉之澤:卡爾·霍斯特·霍迪克個展
2025-9-11 – 11-11
獅語畫廊
中環
相遇
2025-9-11 – 10-11
JPS畫廊
中環
張逸斌《新界》
2025-9-11 – 11-15
爍樂(世界畫廊)
南區
西祐佳里: 間
2025-9-6 – 11-8
WKM Gallery
南區
空之器
2025-9-6 – 11-1
維伍德畫廊
南區
《菅 隆紀》菅孝紀個展
2025-9-6 – 10-11
Boogie Woogie Photography
西環
莫比烏斯環
2025-9-2 – 10-25
HART HAUS
南區
Living with Japanese Bamboo Art | NAGOMI
2025-8-30 – 10-11
wamono art
中環
香港起動2025
2025-8-28 – 10-4
10號贊善里畫廊
中環
夏 光
2025-8-28 – 9-30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中環)
南區
來去有蹤
2025-8-27 – 11-1
藝倡沙龍
上環
Where the Light Bends Between Us
2025-8-21 – 9-20
Soluna Fine Art
南區
時代印記
2025-8-16 – 9-23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黃竹坑)
南區
表現的輪廓
2025-8-9 – 9-20
白石畫廊
中環
大森曉生:《際|界》
2025-8-4 – 11-2
I.F. Gallery
南區
願你於此
2025-7-11 – 10-25
布朗畫廊
南區
港藝印跡:香港巴塞爾回顧展
2025-7-11 – 10-31
Lucie Chang Fine Arts
灣仔
2025-7-10 – 9-20
馬凌畫廊
中環
卓家慧:折疊時空
2025-6-18 – 9-20
藝倡畫廊
即將開幕
日常即神聖
2025-3-6 – 4-5
SC Gallery

SC Gallery 榮幸呈現黃慧妍與王浩然的雙個展《日常即神聖》,兩位藝術家將展出從(對自我,對他人)關懷出發,展現生命存在性意義及神聖時刻為主題的全新系列作品。

歷史學家提摩希·大衛·史奈德給予大家應對荒謬世代的法則,都不是需要決志、徹底改變生活 的重大舉動。當中”give regularly to good cause”與”make eye contact and small talk”實是最微 小的善行,釋放最直接的關懷,這些微小滙聚成支撐網絡,才可進而撬動社會改變。

近年經濟學者開始提倡的「福祉經濟」(wellbeing economy),也是根植在社會和環境之上, 規劃亦聚焦對後代的影響,以及考量地球生態壓力。由社會最基礎單位,發散至自然,因藉關 懷、尊重與對自然的崇敬(界乎在理性氣候危機與對脆弱而美麗自然的欣賞),雖然場景不在 崇山峻嶺,但仍然能體現壯美的精神。

黃慧妍是次展出作品,均是她完成「和諧粉彩」教程後的創作 —— 這種療癒系正念藝術主張 不需任何繪畫技術門檻,作畫以指尖或綿花棒等將乾粉彩沾到各種栽形型板 (stencil plate), 透過畫面組合和使用色彩覺知內在情緒起伏,在緩慢集中的「創作」過程體驗禪修對平靜心靈 的力量。《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風行國際,說明普羅大眾對念念澄明的渴求,簡易入門免 卻跨越宗教藩籬,同時「高效地」集得感知日常的不凡與神聖時刻的滲透。

黃氏延續過往以「學習」探索坊間課程,作為藝術家,帶著 Tom Vanderbilt 在 Beginners 一書 所說的「初學者的高感知度(sensory superpower)」,叩問藝術本質,調侃藝術史。她所創作 的《The Garden》構圖仿如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期間的祭壇畫,呈「天國之門」形狀,在朦朧晨 光所映照下花卉種類跨度與色彩組合,或參照莫奈筆下的花園,然而,植物乖巧的整齊排列,更接近黃氏創作脈落中觸及母親/養育相關議題,引用基督教常見的話語「上帝的好園丁」,彰 顯培育(cultivate)和關懷(care)的神聖。

王浩然曾受心理學學科訓練,他的作品結合他一貫的冷幽默表達方式,翻開潛意識一些並未宣 之於口的訴求,解析行禮如儀的構成。王氏作品的用色和參照風格刻意混雜庸俗、塑料舞台道 具的質感,呈現錯位的日常——王氏頻繁在各種身份切換:作為華人移民二代、美國頂尖學府 教授,同時亦是為其藝術實踐爭扎,顛簸的舟車勞頓⋯⋯與「日常」的疏離他讓親身感受法國哲學家列斐伏爾所說的「日常有其既明顯又最深藏不露的一體兩面」,並將之融入作品中。他 並非對日常單純批判,當中更多是夾雜著情緒,嘗試以保有日常來確立自身的完整性。

作為三孩之父,因無法遷移事業基地,王氏長期需英美穿梭兩地爭取與子女家人相處機會。對他而言,陪伴小孩成長,共渡最瑣碎的日常,無疑是最珍貴的時刻。是次展覽作品均取材自親 子互動的片刻:他與小孩的擁抱轉化成可視化數據的繪畫《January Hug Log》、將誇張的禮物包裝塑型成浮雕的《Birthday Present》,以及便當大小、日復日的小孩飲食餐單抽象繪畫組 《Packed Lunch》。王氏數算日子,將一瞬即忘的照料時刻凝結成的「刻刻永恒」的作品,特別是飲食餐單組繪畫,富營養(nutritious)同時可被詮釋為滋養,更能表現父愛的潤物無聲。
SC Gallery

地址: 黃竹坑道53號英基工業中心19樓1902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六 11:30am–6:30pm

電話: +852 3795 3826

網站: scgallery.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