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按地區
按狀態
清除
中環
馬克·布拉德福特:異域奇珍
2024-9-26 – 3-1
豪瑟沃斯
南區
平安 - 戸田正寿首次香港個展
2024-10-5 – 1-25
wamono art
南區
「鄰家女孩—朱新建的(新)時代」–朱新建個人展覽
2024-10-25 – 1-7
Lucie Chang Fine Arts
南區
藝倡沙龍隆重開幕 - 莫一新&文鳳儀雙人展:在山成海
2024-10-26 – 12-28
藝倡沙龍
上環
季節性移牧
2024-10-31 – 1-4
弗勞爾斯畫廊
南區
璀璨 — 王秋童個展
2024-11-6 – 2-9
K藝術空間
中環
寓言的滋味
2024-11-9 – 1-7
凱倫偉伯畫廊
中環
王公懿作品展2020-2024
2024-11-14 – 12-31
爍樂(世界畫廊)
中環
斯特林‧魯⽐ 「|」
2024-11-14 – 3-1
高古軒
中環
內在的自然 – 回歸純真
2024-11-15 – 1-27
10號贊善里畫廊
南區
氣象界
2024-11-19 – 1-11
刺點畫廊
南區
多維空間
2024-11-20 – 1-25
布朗畫廊
中環
Being Zen
2024-11-21 – 1-4
方由
中環
约翰·麦卡利斯特 (John McAllister): shining serenest-like wilds whirl
2024-11-21 – 1-24
MASSIMODECARLO
中環
倫卡工作室:《舞》
2024-11-22 – 1-4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中環)
中環
天明屋尚:思維遊戲
2024-11-23 – 1-25
白石畫廊
南區
尼克·法希個展《秋葉·秋離》
2024-11-27 – 1-4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黃竹坑)
上環
塞西爾·倫珀特個展
2024-11-28 – 1-8
獅語畫廊
中環
Tears and Cheers
2024-11-29 – 1-4
JPS畫廊
南區
三才
2024-12-7 – 1-4
SC Gallery
南區
Once It Sets
2024-12-7 – 1-25
Rossi & Rossi
中環
丁雄泉: 悅色人生
2024-12-11 – 3-15
藝倡畫廊
灣仔
蒸發
2024-12-13 – 2-8
馬凌畫廊(灣仔)
香港地:片場 & 看臺
2024-9-19 – 11-22
獅語畫廊

吳建楠 《愛情故事》 鋁板上丙烯 27 x 29 x 29 cm, 2024 Ed: 2/5+1AP

獅語畫廊於2024919日欣然呈獻吳建楠香港的首次個人展覽 《香港地:片場 & 看臺》,展覽將涵蓋藝術家近年創作的多個雕塑系列作品。

 

吳建楠的微型辭典

要理解一位藝術家的創作,需要回到他的生活情境和歷史語境。吳建楠於1990年出生於中國東北,後考入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之後留學紐約藝術學院,畢業後在紐約藝術學院任教。目前,吳建楠是一位活躍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國藝術家,他長期處於跨文化的生活情境中,是多元文化的經歷者和觀察者、創作者。從這段簡短的介紹中涉及的時間與空間的變化,不難理解吳建楠為什麼身上具備全球化印記和本土文化經驗的交織、雜糅的特點。這種長期處於「中間地帶」的文化經驗映射在他的作品中,使得吳建楠和他的作品成為了世界鏡像和自我夢境的混合物。

 

吳建楠近年來的創作構成主要是兩個類型,一部分是具有集體記憶式的公共圖像的再現和轉換,另一部分則是從私人生活體驗中形成的感受與認知的再現。前者與社會現場相關,作品所描述的事件、場景可以在媒體的圖像傳播中溯源,而後者是虛構出來的,宛若夢境版的創造,並沒有公共圖像可以追溯。為了充分且條理地認知吳建楠和他的作品,我們不妨以「關鍵詞」或者微觀角度「辭典」的形式來認識吳建楠的藝術。

 

之間

吳建楠一直以來處於一種「之間」狀態,從東北文化背景中成長、出走,之後進入中國美術學院學習,即江南文化的環境中。從東北到江南的移動,即便在中國的多元文化中也極具張力。在吳建楠的早期作品中,可見其成長的東北文化底色。之後,他前往紐約學習工作,作品中則置換為一種全球化的視角。由此可見,吳建楠在文化身份上是「之間」的狀態。

 

混合  

正是因為吳建楠的「之間」狀態,導致他的作品成為了一種混合物:是現實和超現實的混合,是全球與本土的混合,是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混合,也是從現實主義雕塑學習到後來全球化旅行中接觸觀念藝術的混合。最終所呈現出來的,則是一個宛如世界劇場的混合體。

 

現場  

吳建楠在作品中樂於呈現不同層次的現場,既有已經發生的公共事件現場,比如新聞事件和體育競技現場;也有完全虛構出來的現場,比如《龍之死》這件作品中虛構的、具有超現實特點的事故現場;還有來自流行文化中的電視傳播的現場,比如《鄉村之愛》系列作品中取自於《鄉村愛情》的劇情場景;當然還有來自藝術家個人生活中所看到的現場,比如他對於紐約的視覺經驗也在作品中有所體現。這些不同的現場將觀眾從現實中拉進到吳建楠導演的一幕幕戲劇般的排演中。

 

數位化生活

吳建楠作為一位九十年代初出生在中國的藝術家,在他的童年時代進入千禧年,那時中國的互聯網高速發展。吳建楠這一代人經歷了中國社會數位化生活的形成與變革。他們沉浸在互聯網遊戲、新聞、螢幕視覺經驗、社交網絡和電商等豐富的數位化生活中,是互聯網數位世界的原住民。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吳建楠的作品透露出這種數位化生活的經驗,比如遊戲模型和螢幕圖像的視覺特點,以及公共事件的圖像,還有具有虛擬屬性的創作特點。此外,吳建楠的作品中可見他對於手辦和模型的喜愛,而手辦文化在今天是流行文化、數位遊戲、玩具消費、社交網絡等混雜的產物,無疑也與這一代人的數位化生活緊密相關。

 

虛擬

在吳建楠的作品創作中,建立起虛擬世界到物質化呈現的途徑是數據。他首先構思作品的草圖,然後在電腦中完成雕塑的空間建模,之後將模型製作出來進行手動創作。因此,在他的創作中具有半自動或半手動的特點,這一點恰好也是今天數位時代藝術家創作的特點之一。電子數據創作方式完成了從虛擬到物質的跨越。在吳建楠看來,之後的創作具有一種繪畫屬性,他對於作品的繪製也體現出互聯網虛擬世界的審美特質,比如過渡色和電子色的使用。在《Z世代》這件作品中,吳建楠虛構了一個00後女生的形象,這件作品在物質化之前一直以數據的方式進行創作和調整,之後才是吳建楠以雕塑和繪畫的方式完成。虛擬的方式無疑增加了作品的虛構色彩。

 

以上就是對於吳建楠的微型辭典的梳理,顯然這不是吳建楠和他作品的全部,吳建楠的微型辭典也在不斷生成的過程中。正如同一個展覽也並不能讓觀眾了解藝術家的全部一樣。在「香港地:片場 看台」這個展覽中,吳建楠帶來了近三年來創作的作品。香港這座城市與藝術家一樣,具有幾種特質,他們同樣處於不同文化交織的「之間」狀態,既有時間線索上歷史和現代的之間,也有空間上的東西之間,還有精英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之間。這是吳建楠在香港的第一個展覽,藝術家的作品觀看方式宛如提供給觀眾劇場或看台的視角,這恰恰也是香港流行文化中同樣具有的視角。

 

策展人段少鋒

202493

 


獅語畫廊

地址: 上環西街46號G層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六 11am–6:30pm

電話: +852 2803 2333

網站: leogaller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