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按地區
清除
現正展出
中環
洛米(Lomi)
2025-11-20 – 12-19
Sansiao Gallery HK
中環
斯賓塞‧斯威尼「顏料」
2025-11-19 – 2-28
高古軒
中環
馮明秋
2025-11-19 – 1-10
爍樂(世界畫廊)
中環
無名銘刻
2025-11-15 – 12-15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中環)
觀塘
海港日
2025-11-13 – 12-7
WURE AREA
南區
阿里基羅·波艾提:名與無名
2025-11-12 – 2-14
布朗畫廊
中環
浮世猫影
2025-11-10 – 12-31
I.F. Gallery
南區
Moments | 鄭禮仁 x JOHNSSON, 福場祐子
2025-11-8 – 1-31
wamono art
南區
安·莱达·夏皮罗:《身境》
2025-11-8 – 3-7
維伍德畫廊
南區
感知的兩種路徑 : 李念昕與鄧世清雙個展
2025-11-8 – 12-13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黃竹坑)
中環
蕭勤文獻庫——「希望之光」特展
2025-11-7 – 12-31
3812畫廊
灣仔
Subrisio Saltat
2025-11-7 – 12-24
馬凌畫廊
南區
杜海銓個展:《畫中屏》
2025-11-1 – 12-13
SC Gallery
南區
Wei Wei, anybody home?
2025-11-1 – 11-30
a Gallery
上環
禹鍾澤: Between Matter and Soul
2025-10-23 – 11-22
Soluna Fine Art
上環
陳鴻志: 無聲劇場
2025-10-23 – 11-26
獅語畫廊
中環
荒謬日常
2025-10-23 – 11-22
JPS畫廊
上環
SWAG
2025-10-23 – 11-29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葵青
煙嵐縹緲:徐龍森
2025-10-4 – 11-22
漢雅軒
中環
瑪麗亞·拉斯尼格:自我與龍
2025-9-26 – 2-28
豪瑟沃斯
中環
呂壽琨:藝術家 · 教育家 · 學者
2025-9-25 – 12-6
藝倡畫廊
南區
Hello Darkness...My Old Friend
2025-9-20 – 11-22
Rossi & Rossi
即將開幕
無名銘刻
2025-11-15 – 12-15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中環)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榮幸宣布,將於2025年11月15日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中環空間推出藝術家應銘個展《無名銘刻》。本次展覽共展出應銘18件精彩繪畫作品。展覽由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策展人朴惠涓、洪智恩策劃,將持續至12月15日。

應銘的展覽《無名銘刻》引領我們進入一個世界,其中女性形象並非作為獨立個體存在,而是化為歷史、文化與情感交織的鮮活織錦。她以濃重油彩構築的畫作,超越形似而直抵神髓——每道層疊筆觸皆是帶著生命溫度的敘事,將顏料轉化為可觸的記憶。在此創作過程中,她重塑我們對女性身分的認知,使其從個人肖像的範疇昇華,成為一座永恆的紀念豐碑。

她作品中的「銘刻」並非領袖塑像或鐫刻姓名的歷史標記,而是無名無貌的身影——既真切存在又難以捉摸,其形態指向超越個體的故事。通過抹除面部特徵,她抗拒了肖像畫的具體性,開拓出讓文化符碼(衣飾、姿態、手勢)承載敘事重量的空間。這種匿名性解放觀者,讓人得以浸入場景,投射自身解讀與情感,並見證身分在歷史長河中如何被建構與消融。

這些人物汲取多元文化背景與歷史時期,透過如夢似幻、常帶迷離氣息的氛圍重現。無容的女子體現著矛盾特質:叛逆與靜默堅持,脆弱與力量,渴望與韌性。在匿名狀態中,她們化作集體符號——彷彿跨越時空的迴響,致敬無數被歷史遺忘卻始終塑造歷史的女性。應銘的《無名銘刻》由此將缺席轉化為另一種在場,未言說之處,與顯露之物同等震懾人心。

她創作中的物質性,是實現這種轉化的核心。濃重的顏料堆疊不僅是技法,更是一種具身哲學——翻騰盤旋的厚塗筆觸形成躁動背景,將人物包裹其中,使主體與環境的界限消融。這種層疊創造出物理與情感的雙重深度,恰似女性身份本身的複雜層次。畫面可觸的質感提醒我們:繪畫不僅供觀看,更需感知;觀者的視線化作手指,追索那些嵌入顏料的歷史與情感刻痕。

在此意義上,她的作品與梅洛龐蒂的現象學深度共鳴——感知並非抽離的智性活動,而是與世界的身軀相遇。對梅洛龐蒂而言,身體從未與世界割裂,而是交織成承載意義的織錦。她將此哲思化為視覺語彙:女性身體成為銘刻文化敘事的終極「血肉」。透過她的畫布,身體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展現為過去與現在、個人與集體、物質與象徵交匯的節點。

人物的無容特質更開啟心理維度。沒有五官定格情緒,她們的神情隨觀者投射流轉。這份曖昧將觀畫行為轉為對話:畫作不定義意義,而邀觀者共同完成。此處的匿名非關缺席,而是多元共存——每個身影都能承載無數生命、無數記憶、無數情感。在視覺上,應銘的畫作遊走於具象與抽象之間,開創出身份界限漸趨模糊的曖昧領域。那些漩渦般躁動的背景,既顯奢華又透不穩,將主角置於既是心理圖景亦是物理空間的環境中。這種臨界性恰如其分捕捉了她所構想的女性雙重本質:堅韌卻脆弱,親密卻崇高,獨特卻普世。

《無名銘刻》這個題目正凝練了此種雙重性。紀念碑本為銘記重要存在,然而她的紀念碑卻拒絕繫於單一形象或敘事。這些身影無名,非因微不足道,正因她們化身為集體——承載著歷史中鮮被銘記的萬千無名女性與其奮鬥軌跡。通過將她們塑造為無容卻不朽的存在,她指向一種重新想像的歷史:在那裡,記憶不囿於被頌揚的個體,而是繫於共有的經驗。

因此,這場展覽不僅關乎再現,更關乎認知的轉向。它叩問:當記憶從個人過渡至集體,將意味著什麼?當我們的目光從英雄身影轉向無名軀體,怎樣的歷史將得以浮現?藝術又該如何築起新的紀念碑——非以石料與大理石,而是用顏料與感知——來銘刻韌性、情感與萬物相繫?

歸根結底,應銘的《無名銘刻》將繪畫化為相遇的場域。厚塗顏料的可觸質感、無容卻靈動的身姿、織入形色中的文化參照——這一切凝鑄成既奪目又引人沉思的作品。它們提醒我們:身份從來不是單一的,歷史永遠是層疊的,而身體——無名卻不朽——始終是銘刻集體敘事最恆久的載體。

透過這些畫作,她築起的紀念碑不獻給已被銘記者,而致那些始終未被看見的人。正是藉由匿名,這些形象獲得了超越時間與文化的普世性,帶來了關於堅韌、脆弱與人類共相的深沉思索。她的作品不僅邀請我們見證,更期盼我們參與——將自身的記憶與她的敘事對話,在這些無容面容中,辨識出屬於我們自身的碎片。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中環)

地址: 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 10樓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六 11am–7pm

電話: +852 2682 8289

網站: tangcontempora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