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
按地區
按狀態
清除
中環
數碼節奏
2024-1-11 – 2-8
方由
中環
馬克·布拉德福特:異域奇珍
2024-9-26 – 3-1
豪瑟沃斯
南區
平安 - 戸田正寿首次香港個展
2024-10-5 – 1-25
wamono art
南區
璀璨 — 王秋童個展
2024-11-6 – 2-9
K藝術空間
中環
斯特林‧魯⽐ 「|」
2024-11-14 – 3-1
高古軒
中環
內在的自然 – 回歸純真
2024-11-15 – 1-27
10號贊善里畫廊
中環
記憶的載體
2024-11-15 – 3-14
藝術門
南區
多維空間
2024-11-20 – 1-25
布朗畫廊
中環
约翰·麦卡利斯特 (John McAllister): shining serenest-like wilds whirl
2024-11-21 – 1-24
MASSIMODECARLO
中環
天明屋尚:思維遊戲
2024-11-23 – 1-25
白石畫廊
南區
穿堂風
2024-11-30 – 1-25
德薩畫廊
中環
「井田幸昌:零日」
2024-12-5 – 3-31
VILLEPIN
南區
Once It Sets
2024-12-7 – 1-25
Rossi & Rossi
中環
丁雄泉: 悅色人生
2024-12-11 – 3-15
藝倡畫廊
灣仔
蒸發
2024-12-13 – 2-8
馬凌畫廊(灣仔)
中環
吉莉安·艾爾斯:《時光流逝之歌》
2025-1-9 – 2-15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中環)
中環
群展《橫水》
2025-1-9 – 3-8
爍樂(世界畫廊)
灣仔
Muggsy by Giles Pates
2025-1-10 – 2-8
WOAW畫廊
中環
她的模樣 ——黃佳&范禎雙個展
2025-1-10 – 2-15
天趣當代藝術館(中環)
南區
岡崎龍之佑《神諭》
2025-1-11 – 2-19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黃竹坑)
南區
徐沛之個人展覽:《徐師傅 ‧ 金蛇獻瑞》
2025-1-11 – 2-22
SC Gallery
中環
Abstraction in Dialogue
2025-1-13 – 2-28
3812畫廊
上環
奧爾加•布萊西個展
2025-1-16 – 3-6
獅語畫廊
上環
Re:Connect
2025-1-16 – 3-8
Soluna Fine Art
上環
彼得·豪森《奢侈》
2025-1-16 – 3-15
弗勞爾斯畫廊
上環
Kateřina Ondrušková: Blue-Green Eyes
2025-1-18 – 2-22
Double Q Gallery
中環
AFA ANNFA x GLORIA CHUNG: A&G Boulangerie
2025-1-21 – 3-1
JPS畫廊
蒸發
2024-12-13 – 2-8
馬凌畫廊(灣仔)

圖片由於吉惠允,攝於2024年3月27日,藝術家工作室,金邊,柬埔寨。

場所的定義與建築重疊,把「市集」翻為「孖結」——一種親密關係。那裡早晨5點有一種特殊的鳥叫聲,嘎嘎嗚啊。從露台向南走九步,坐在轉角處的桌邊看一長串螞蟻沿路尋糖;收集會以一種特有姿態蜷縮的果皮,一隻迷路的蚊子吸著血落在一張像是的皮膚上,暫停的行為在移動和停留之間取得了平衡。在金邊共同生活的經歷讓他們重新審視「如何參與創作」。初到陌生環境的確能強化人的觀察力,但文化差異、語言障礙、特殊氣候帶來的不適與焦慮糾纏著每个人,且不得不時時提醒自己留意共同生活的禮儀和情緒克制。在物資匱乏的炎熱氣候里,創作的動力被各類瑣碎牽制,每個受邀前來的人都在面臨不同程度的情感考驗。他们一同生活过的那個場所,它的長度,濕度,光影;它的動物,它的風,它的「有些地方」可能指代一種情緒,一種聲音,或氣味,而非物理上的空間所指。

在馬凌畫廊適安街的展覽「蒸發」作为于吉在柬埔寨金邊的駐地項目*之序章,邀請了所有前往金邊参与驻地的藝術家朋友們,他們分別是:Casey Robbins(佛蒙特,紐約),何京聞(紐約,廣州),張小船(東京,上海),小林耕二郎(東京)。正如在金邊同住一個空間的那些日子,展覽好似把空間和時間切換到了香港港島適安街,在今年最後一個月的馬凌畫廊里,大家再一次住在一起。

*于吉柬埔寨駐地研究項目「PLAY KNOW ATTENTION」由M Art Foundation支持

(關於藝術家)

于吉1985年生於上海,目前生活工作于纽约和上海。她的创作包括裝置、表演和視頻等媒介,其中雕塑是她工作的核心。于吉的近期作品大都基於對特定地域的研究,以及對特定地點進行地理和歷史敘述的能力。她專注於以時間、空間和移動來創造的想法,通常使用最少的材料,將非物質和無形的事物注入物質存在。于吉近期个展包括:「藏我於你腹中」,佩奇當代藝術中心,普拉托,義大利(2024);「我們是復形疊影中的一個,我是整體中部分的集合」,上海紐約大學當代藝術中心,上海(2023);「一客,一主,一幽靈」 ,橘郡藝術博物館,科斯塔梅薩(2023);「貝殼小姐,Δ和兩個O」,CCA柏林當代藝術中心,柏林(2023);「無視陰影」,賽迪HQ畫廊,倫敦(2022);「荒棄的泥土」,奇森黑爾藝術空間,倫敦(2021);「于吉:即興判斷II」,西岸美術館,上海(2021);「Forager」,銅仁路聯合公寓,馬凌畫廊,上海(2020)。

Casey Robbins是一名生活工作於佛蒙特及紐約的藝術家。她曾於以下機構舉辦個展:bottomspace,廣州(2019)。曾參加以下機構舉辦的聯展:Motto,柏林(2023);Artist Space,紐約(2018);PRACTICE,紐約(2016)。她深入關注文字及其肌理,但她在技術層面的欠缺——或她對表達的不適——在精準創造事物的過程中帶來摩擦。此種特質往往以她始料未及的方式在創作中出現。

何京聞,1988年出生於徐聞 。 HKM(Ho King Man)這個名字是由粵譯英常規翻譯成的。H從未正式學習過藝術。自從運營替代空間PRACTICE(2015年至2017年),H開始在他的作品中探索關於渴望和另類的主題,一件展覽作品和展覽中的一部分兩者間的可能性,同時經常提出關於歸屬和作者的議題。最近展覽包括項目於PP3,哥倫布公園(唐人街),紐約(2023);Bungee Space,紐約(2023);Motto柏林(2023);即將舉辦的個人項目包括展覽於千禾社區基金會,廣州。H於紐約與廣州之間生活與工作。

張小船(1983年生於中國)畢業於金匠學院,倫敦大學,自2016年起主要生活工作於上海及日本。她目前生活工作於東京及互聯網上。張小船把藝術視作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想像遊戲,而不是一種生產視覺產品的模式或美學;她致力於在日常生活及公共空間發展其創作。她援引個人經驗及情感,嘗試以幽默且帶有曖昧感的方式對獨特情境或普世情境做出有個人意味的、即興的回應,自由地以觀念、行為表演、事件、影像、圖像、聲音及文字等形式進行創作。她曾在中國、日本、英格蘭、歐洲及古巴等地的多個機構展出其作品。包括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及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在內的多個公共收藏及私人收藏均已收藏其作品。她曾入圍東京VOCA展(2020)及集美·阿爾勒「發現獎」(2019)。她曾參加第12屆上海雙年展(2018)並曾受邀參與多個駐留項目,包括利物浦雙年展駐留項目,Ongoing AIR AWARD,及札幌天神山藝術工作室國際冬季項目。除此之外,她還曾以多個筆名寫作以賺取買咖啡的錢。她也是row&row、••PROPAGANDA DEPARTMENT、Team Yameyo及runaway girls club等多個藝術團體的成員。

小林耕二郎於1975年生於日本滋賀縣。他生活工作於東京。他在2003年獲得多摩美術大學雕塑系碩士學位。作為一名雕塑家,他致力於通過改變三維空間及物體來重新定義人類感知,為慣常行動及熟悉事物提供新的觀察視角。在轉換尋常物質的過程中,他應用重複、拉伸及調轉等獨特手法揭示潛在的現實、過去的可能性及其內在的限制。這種探索工作是一種有意識的實踐,用以雕琢各色事物的當下敘事。在獨立進行藝術創作之外,他還是藝術團體row&row及Conceptual Architect的成員。
馬凌畫廊(灣仔)

地址: 灣仔適安街10號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六 12pm–6pm

電話: +852 2810 0317

網站: kiangmaling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