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廣燊《砧木》
2024-9-12 - 11-9
爍樂(世界畫廊)

gdm 爍樂畫廊(曾用名:世界畫廊)欣然於香港空間呈現鄧廣燊個展《砧木》,是藝術家在畫廊的首次個展。鄧廣燊從地方性的微觀歷史出發,以無法自然繁殖的洋紫荊為線索,通過具有強烈個人情感的物件和循沿多種路線尋找方法來就身份作交涉,嘗試處理並反思,社會、文化及歷史歸屬的超個人敘事,探索全球化時代身份的塑造和自洽。

通過石墨繪畫、油畫、攝影和裝置,鄧廣燊在解構和重建之間穿梭,審視個人身份在留駐、遷離與回歸的流動空間中,如何在熟悉與陌生、脆弱與堅韌、自由與壓制的縫隙中分裂和連接。

鄧廣燊1992 年出生於東莞,五歲時隨父親移民到香港。五年後,他的母親才跟他們在香港重聚。橫跨兩個家園、英國殖民和殖民後的香港之間,鄧廣燊的作品被一種失落給浸透。

洋紫荆,又稱香港蘭,於 1880 年由一位神父在香港首次發現。洋紫荆不能自我繁殖,只能經過嫁接進行栽培。鄧廣燊描繪出洋紫荆與離散身份的共同處,兩者必須依賴環境才能形成。

鄧廣燊繼續在個人歷史和集體記憶之間徘徊。在一件石墨雙聯畫作品中,鄧廣燊描繪了倒置的牛頭和牛身。鄧廣燊在工作室附近的垃圾堆中撿到了一組耶穌誕生場景的天主教裝飾品雕像,而這隻牛是這一組雕像的一部分。牛的意象同時暗指 1997 年香港回歸,也在暗喻藝術家已故母親的生日(兩者都發生在牛年)。透過精細入微的鉛芯筆素描技法和黑白對比的色調,牛的形態由負面而非正面空間構成——也就是說,它的存在是透過它的不存在而被確認的。

在錄像作品《銅斧頭與不育樹》(2024)中,鄧廣燊反覆劈砍一顆洋紫荊樹。他所使用的銅斧頭是英國殖民時期政府頒發給香港消防員的獎狀。這把斧頭也是對伊索寓言《誠實的樵夫》的提述,而這則寓言教導人們要誠實,不顧私利。但現實生活跟童話故事不一樣,誠實並不總能得到回報,甚至通常情況恰恰相反。鄧廣燊通過單一動作進行的持續性身體實驗,有時看似徒勞無功的劈砍舉動反映了他在面對這種幻滅時的絕望和不甘。

在《許願池》(2024)中,鄧廣燊將飛蛾標本包裹在樹脂牆裡,它們散落在沒有水的池子周圍,彷彿正在飛翔。透過「蛾」與 「我」的諧音,鄧廣燊將多重的自我身份認知轉化為許願的容器,象徵一種平靜的堅韌精神。《許願池》也是一個紀念物。在中國民間傳說中,蛾通常被視為去世親人靈魂的化身。透過這個鏈接也呼應了鄧廣燊已故母親的名字「娥」。

透過各種搜集的物件和洋紫荆,《砧木》檢視了由家庭、社會和歷史所嫁接出的自我認知。在劈砍的迴響中,在鄧廣燊細膩敏銳的記錄下,分裂和多重的身份在失落的沉澱與昇華中重新結合,並最終帶來希望。

爍樂(世界畫廊)

地址: 中環都爹利街11號律敦治中心108號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六 10am–7pm

電話: +852 2525 0529

電郵: enquiry@galeriedumonde.com

網站: galeriedumonde.com

爍樂畫廊(gdm)於1974年由Fred Scholle在香港創辦,遂以世界畫廊(Galerie du Monde)開始舉辦展覽至今。畫廊致力培育及支持藝術家的長期藝術實踐,目前代理了二十多位藝術家。gdm 以其開創性的戰後華人藝術項目而受到國際讚譽,其中包括香港“中元畫會”,台灣“五月畫會”等。 2008年,gdm 邁進新的里程碑,以當代藝術為重心,致力支持新銳、中生代和亞裔離散藝術家的藝術實踐。推進與策展人和全球機構的合作,為藝術家提供更多元的實驗平台和展覽機會,讓藝術家在本地社區以及國際當代藝術界的舞台上保持活躍,並以最大限度展現他們的理念,發揮當代藝術作為社會參與性論述的潛能。